今天日期:
當前位置: 本站首頁>>永利概況>>師資力量>>副教授>>正文

陶雙倫

發布時間:2024年03月26日     作者:      點擊量:[]


 

 

 


姓 名:陶雙倫

出生年月:1967年10月30日

籍 貫:甘肅

學 位:博士學位

職 稱:副教授

學科專業:動物生态學

研究方向:行為學及進化生态學

聯系方式:13707430429

個人簡介:

長期從事植食性小型哺乳動物行為學、認知學及進化生物學的研究,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及湖南省重點科技研發項目。近十年來主要進行以下方面的科學研究工作。

在調控的食物斑塊上測定了根田鼠、東方田鼠及高原鼠兔的覓食行為參數攝入率等對植物可利用性變量(植物密度、植物生物量密度、植物大小)的反應,探讨了植食性哺乳動物覓食可利用性植物對其攝入率的調節作用;修正了植食性哺乳動物的經典功能反應模型,檢測了東方田鼠警覺對攝入率的作用。結果發現,東方田鼠警覺能明顯降低攝入率,而其并未通過提高采食率維持攝入率。因而認為東方田鼠是通過延長覓食時間維持日食物攝入量的。

提出了測定植食性小型哺乳動物口量的方法;定義了評價植食性小型哺乳動物覓食活動的空間尺度即口量、攝食站和斑塊尺度的标準;建立了植食性小型哺乳動物在單一可利用性植物密集斑塊的能量收益函數模型,揭示了植物大小通過調控動物的口量,約束其瞬時攝入率,使其能量收益呈減速增長。并指出,植食性小型哺乳動物的覓食行為特征是長期自然環境生存競争進化的産物,其食物選擇及能量收益受到多重環境因子的制約。

探讨了視野受阻對小型植食性哺乳動物覓食行為的影響。批判了目前學界對植食性哺乳動物覓食活動中警覺行為的不合理劃分和定義,指出動物各種警覺行為動作在警覺強度和代價上可能存在差異,探讨動物的警覺代價時,定義警覺動作應充分考慮其是否引起覓食中斷。為闡明視野受阻條件下東方田鼠的覓食适應性策略,提出了緊迫性風險警覺理論和非緊迫性風險警覺理論。這些理論的提出有力地證實了東方田鼠在不同程度的視野遮擋條件下均能通過行為變異和優化使攝入率保持穩定。說明,小型動物在警覺強度上的變化不能反映覓食中斷所帶來的食物收益減損的代價,但覓食活動中各警覺動作的持續時間的變異卻能夠明确指示個體攝入率的動态變化,因此,以覓食活動中警覺引起的覓食中斷時間代價為線索,檢驗其對攝入率的影響,是評價植食性小型哺乳動物在不同生境覓食适應性策略的有效的方法。

創造性地開展了植食性小型哺乳動物社群覓食的行為學研究。檢驗了“植食性哺乳動物在分享社群覓食帶來好處的同時,是否因個體間的相互幹擾而影響其攝入率”及“東方田鼠家族群成員個體的覓食行為是否因食物斑塊存有家族群自身及非親緣家族群氣味而發生變異,進而影響其攝入率”的假說。結果不但說明家族群成員個體間的相互幹擾能使個體覓食行為參數發生變異,導緻覓食中斷時間增加,攝入率降低,而且證實了,以家族群進行覓食活動盡管能在稀釋及回避風險上帶來某些好處,但這些好處是以降低個體攝入率為代價的。同時揭示熟悉的社群氣味會促使覓食活動中的家族群成員個體,在監測環境風險時,将精力更多地用于觀察和監聽群内其他成員個體的行為及其發出的警報信息,以便在有效規避環境風險的同時減緩個體間因幹擾性競争對覓食活動所造成的不利影響;而陌生的社群氣味會迫使成員個體,将精力由依賴群内其他成員個體的行為轉向憑借自身直接警覺周圍環境。

基于植食性哺乳動物與可利用性植物間的協同進化關系,創造性地建立了測定植食性小型哺乳動物平靜情緒的研究方法,克服了長期以來困擾動物認知學界确定動物平靜情緒的實驗方法,為探讨動物平靜情緒與認知能力間的關系提供了可依賴的研究路徑。

在碩士研究生培養方面,除了重視學生對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外,非常重視培養學生在科學認識論、科學思維方法、科學實驗設計、具體科學觀察方法等方面認知和領悟。在已培養的10多名碩士研究生中,其中大部分學生碩士畢業後仍熱愛學習科學知識并繼續深造,相繼在國内外著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完成博士學位或正在進行博士學位攻讀。較為典型的幾個代表為,其中1名在德國馬格德堡大學萊布尼茨神經生物學研究所畢業後,在馬格德堡電子信息科技學院醫療技術研究所歐洲電離輻射醫學應用研究議程項目工作;2名在中國科學院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其中1名畢業後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動物所工作;1名在碩士畢業後在湖南省政府經濟委員會工作,将自己的所學應用于實踐工作中,為湖南省近十年來的經濟騰飛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代表性的學術論文:

1.WANG Ling, TAO Shuanglun*, LI Bo, ZUO Fangming; LI Junnian.Effects of calm emotion on cognitive abilities in reed voles.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21, In press.

2.章力,陶雙倫*,吳帥玲,左方明,李波,汪玲.東方田鼠社群氣味對家族群成員個體覓食行為的影響 生态學報, 2020,40(5): 1750 - 1758.

3.吳帥玲,陶雙倫*,章力,馬靜,唐顯江,汪玲,左方明,李俊年.東方田鼠家族群對成員個體覓食行為的影響.生态學報, 2019, 40(13): 4966 - 4974.

4.唐顯江,陶雙倫*,馬靜,章力,吳帥玲,李俊年.視野受阻對東方田鼠覓食行為的影響.生态學報, 2017, 37(3): 1035 - 1042.

5.馬靜,陶雙倫*,楊錫福,姚小燕,王璐,李俊年.捕食風險對東方田鼠功能反應格局的作用.生态學報, 2013 33(9): 2734 - 2743.

6.陶雙倫*,楊錫福,鄧凱東,張良軍,李俊年,劉季科.東方田鼠警覺對其功能反應的作用格局.生态學報, 2011,31(02): 0410 -0420.

7.陶雙倫*,張偉華,李俊年,何岚.植食性哺乳動物能量收益函數模型的預測性及适用性.生态學報,2010,‚30(20):5431–5438.

8.陶雙倫*,張偉華,李俊年,何岚,楊錫福.植食性哺乳動物能量收益增長減速機制的檢驗.生态學報,2010,30( 18) : 4839–4847.

9.陶雙倫*,劉季科,李俊年,張偉華,何岚.根田鼠幾種覓食功能反應模型的比較.生态學報,2010,30(16):4359–5368.

 

上一條:賀建武 下一條:蔣萬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