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學
(071300)
一、培養目标
培養面向鄉村振興和生态文明建設戰略、服務區域生态功能區建設和社會經濟綠色發展需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夠勝任生态學教學、科研、行政與工程管理和生态産業研發與可持續利用工作的德才兼備的高級專門人才。
具體目标:
1、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新發展理念;做到品行端正、治學嚴謹、艱苦奮鬥,團結協作,求實創新,樂于奉獻。
2、掌握生态學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研究方法和實驗技能,了解學科研究前沿和發展趨勢,具備高尚的科學素養與情懷、吃苦耐勞與奉獻精神、從事生态學研究的能力,能夠研究和解決學科中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獲得一定的創新性成果。
3、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具有英文文獻閱讀、寫作和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教育教學潛質。
二、研究方向
1、植物生态學
圍繞武陵山區植物多樣性形成及維持機制等科學問題,綜合運用系統與進化植物學、實驗生态學和保護遺傳學的原理與方法,開展重要植物類群的區系分類與系統進化、繁殖生态學及生理生态學、珍稀植物資源的遺傳多樣性與保護生物學等研究,為自然保護地建設與特色植物資源開發與持續利用提供理論支撐。
2、動物生态學
圍繞武陵山區動物多樣性及珍稀動物保育等科學問題,綜合運用動物分類學、進化生态學和行為生态學的原理與方法,開展重要動物類群區系分類、岩溶洞穴動物繁殖與行為生态學、珍稀動物遺傳多樣性及其保育等研究,為服務自然保護地建設及珍稀動物資源的保護與持續利用提供理論支撐。
3、修複生态學
圍繞武陵山區受損和退化生态系統功能修複等科學問題,綜合運用恢複生态學、動/植物和微生物生态學的研究理論與技術,開展重金屬尾礦廢棄地和退化常綠闊葉林生态系統功能修複的理論與應用技術研究,為湘渝黔“錳三角”尾礦廢棄地和武陵山區退化森林生态系統修複等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撐。
4、生态資源利用與可持續發展(含生态環境與城鄉規劃)
圍繞武陵山區生态産業綠色發展等科學問題,綜合運用動植物資源學、生态系統服務流、可持續生态學和生态旅遊學的研究理論與方法,從理論-技術-産業等層次,開展農林、旅遊、健康等資源的開發與生态承載力間的平衡、特色生态資源的産業化技術研發,為區域社會經濟綠色發展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撐。圍繞武陵山片區城鄉發展等科學問題,在生态環境保護與資源評價、新型城鎮化建設與鄉村發展、中小城鎮規劃與景觀設計、3S技術(GPS、GIS、RS)的綜合應用等方面開展研究,重點開展城鄉規劃理論、生态環境保護、生态資源管理、地理信息應用、傳統村落保護、鄉村規劃與設計等方面的研究,為區域可持續發展、生态文明與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三、學制與培養方式
(一)學制
學制3年,最長學習年限5年。
(二)培養方式
采用科教融合育人機制,以科學研究工作為主,結合科研項目進行課程學習、科學研究和論文撰寫。以導師團隊和學科平台共同支撐研究生培養,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精神與學術規範教育以及心理健康和就業指導。
四、學分要求與課程設置
碩士研究生應修總學分不少于31學分;其中公共學位課7學分,專業基礎課6學分,專業課8學分,選修課6學分(可以在相關學科中跨專業選修課程),社會實踐2學分,學術活動2學分。跨專業和同等學力研究生應補修本科階段的主要課程,要求通過考核,取得及格成績,但不計學分。
類别 |
課 程 名 稱 |
學時 |
學分 |
開課學期 |
備注 |
1 |
2 |
3 |
公共學位課 |
研究生英語I |
54 |
2 |
√ |
|
|
|
研究生英語II |
54 |
2 |
|
√ |
|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36 |
2 |
√ |
|
|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18 |
1 |
√ |
|
|
|
專業基礎課 |
科學研究方法及科研寫作、倫理、規範 |
36 |
2 |
|
√ |
|
|
前沿與專題講座 |
36 |
2 |
√ |
√ |
|
|
文獻閱讀與交流 |
18 |
1 |
√ |
|
|
|
野外調查實踐 |
18 |
1 |
|
√ |
|
|
專業課 |
高級生态學 |
36 |
2 |
√ |
|
|
|
生态系統生态學 |
36 |
2 |
√ |
|
|
|
生物多樣性與保護生物學 |
36 |
2 |
√ |
|
|
|
統計分析與R語言 |
36 |
2 |
√ |
|
|
|
選修課
|
植物生态學方向Seminar |
18 |
1 |
|
√ |
|
|
動物生态學方向Seminar |
18 |
1 |
|
√ |
|
|
修複生态學方向Seminar |
18 |
1 |
|
√ |
|
|
生态資源利用與可持續發展方向Seminar |
18 |
1 |
|
√ |
|
|
植物生理生态學 |
36 |
2 |
|
√ |
|
|
植物種群生态學 |
36 |
2 |
|
√ |
|
|
植物資源生态學 |
36 |
2 |
|
√ |
|
|
種子生态學 |
36 |
2 |
|
√ |
|
|
植物逆境生物學 |
36 |
2 |
|
√ |
|
|
植物地理區系學 |
36 |
2 |
|
√ |
|
|
植物繁殖生物學 |
36 |
2 |
|
√ |
|
|
系統與進化植物學 |
36 |
2 |
|
√ |
|
|
行為生态學 |
36 |
2 |
|
√ |
|
|
昆蟲學 |
36 |
2 |
|
√ |
|
|
進化與分子生态學 |
36 |
2 |
|
√ |
|
|
動物營養生态學 |
36 |
2 |
|
√ |
|
|
水生動物學 |
36 |
2 |
|
√ |
|
|
洞穴生态生物學 |
36 |
2 |
|
√ |
|
|
恢複生态學 |
36 |
2 |
|
√ |
|
|
微生物生态學 |
36 |
2 |
|
√ |
|
|
生态修複的理論與實踐 |
36 |
2 |
|
√ |
|
|
可持續生态學 |
36 |
2 |
|
√ |
|
|
城市生态學 |
36 |
2 |
|
√ |
|
|
遙感原理與應用 |
36 |
2 |
|
√ |
|
|
城鄉規劃與設計 |
36 |
2 |
|
√ |
|
|
區域經濟與鄉村振興發展戰略 |
36 |
2 |
|
√ |
|
|
自然資源評價與管理 |
36 |
2 |
|
√ |
|
|
群落生态學 |
36 |
2 |
|
√ |
|
|
理論生态學 |
36 |
2 |
|
√ |
|
|
景觀生态學 |
36 |
2 |
|
√ |
|
|
補修課 |
分子生物學 |
48 |
|
√ |
|
|
|
必修環節 |
社會實踐(或專業實踐) |
2 |
|
|
|
|
學術活動 |
2 |
|
|
|
|
五、實踐環節與學術活動
1. 實踐環節
為加強研究生實驗操作和科研能力,要求碩士生必須完成4-8周的實踐(2學分),實踐訓練必須達到相應要求。實踐内容可選擇教學實踐或社會實踐。教學實踐含指導本科班實驗課或畢業實習、協助老師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協助老師指導實驗課、做指導老師的助教等,由學院統一組織考核。社會實踐必須要結合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開展專題調查,接觸工農,開展科技服務,協助實踐單位解決科研、生産中的某些技術或管理問題,撰寫調查報告并經學院學位委員會考核。考核合格計2學分。
2. 學術活動
為促進學術交流,提高碩士生教學科研能力,要求碩士研究生在論文答辯前必須參加10次以上學術報告會,學術報告會包括學術講座、學術報告、讨論班等形式,并鼓勵參加省級以上學術會議,經考核合格計2學分。
六、中期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按照《77779193永利研究生中期考核實施辦法》執行。各學科成立中期考核組,對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表現、課程學習成績、科研能力和試驗研究進展等進行全面總結、評定和考核,以指導、督促研究生下一階段的學習。
七、學位論文
科學研究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學位論文選題應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創新性、先進性、應用性及可行性。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選定研究課題,要求在第三學期撰寫相關課題文獻綜述和開題報告,經導師審閱同意後,按學科研究方向進行開題報告答辯,廣泛聽取意見,對研究内容、計劃及其實施方案進行評價,提出具體的修改建議或意見。開題報告不通過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過者終止培養。
在第五學期對學位論文進行中期檢查。由研究生本人彙報階段性工作進展,導師小組進行分析指導。中期檢查内容包括開題報告情況、學位論文選題、學位論文進展情況及存在的問題等。中期檢查按照《77779193永利研究生學位論文考核實施辦法》規定執行。
論文内容必須為碩士生本人完成,學位論文必須嚴格按研究學術論文要求撰寫。學位論文應能反映作者掌握了堅實寬廣的生态學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和技能,并在研究中取得創新性成果。
八、學位授予
取得《77779193永利研究生畢業與學位授予工作細則》規定的學術成果,可以申請授予學位;經學術分委員會審查後作出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