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金屏,現就讀于3044永利集团2021級生物科學(師範)專業,成功推免至華中師範大學生物學專業微生物定量與合成生物學實驗室。她在校期間成績斐然,在國家級與省級的多項競賽中屢獲佳績。廖金屏于創新創業競賽中,榮獲第九屆中國“互聯網 +”省級三等獎及第十屆“創青春”國家級優秀獎;在生命科學競賽裡斬獲第八屆全國二等獎。在科研實踐方面,廖金屏積極投身校級與國家級創新訓練項目,她以第一發明人身份榮獲《一套用于翼手目動物人工飼養的新裝置》發明專利授權,并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廣西臨桂縣首次發現武陵洞蛭》研究論文,以第二作者身份發表《湖南再次發現華南水鼠耳蝠》論文,另有成果待刊于國際知名期刊《ZOOTAXA》和《生物學雜志》。

(圖為廖金屏)
學貴有恒,志堅行笃
學習在于科學思維與智慧的交融探索,并非單純的機械記憶。廖金屏始終如一地秉持着高度自律的精神,每日早赴圖書館,精心制定出契合自身發展的學習規劃,并有條不紊地将其落實于日常實踐中。面對學習過程中層出不窮的挑戰,她始終秉持着遇難則剛的信念。如英語口語練習,在意識到自己發音不夠标準後,廖金屏便每天清晨前往校園風雨湖邊朗讀英語文章、背誦經典台詞,借自然環境鍛煉口語表達。她還積極參與英語角活動,主動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盡管一開始會緊張犯錯,但憑借着不服輸的頑強毅力,廖金屏一邊從多元視角剖析自己口語中的不足,一邊運用多種方法逐步攻克難關。她一步一個腳印紮實走來,學習境界在日積月累中穩步提升并不斷升華。
穩紮穩打,厚積薄發
在求知的漫漫征途中,我們需戒急功近利,注重穩紮穩打,求厚積薄發之效。廖金屏在面對生物學從細胞結構功能到遺傳信息傳遞的複雜知識體系,以及教育心理學裡對學生個體差異認知與激勵策略的重難問難時,于課堂上全神貫注,積極與老師互動,以思想碰撞促知識沉澱,課後悉心梳理知識碎片,構建穩固知識框架。教育實習期間,她積極傳授生物學知識,以形象比喻助力學生理解,如将基因喻為建築藍圖、編輯過程類比作藍圖修改來講解基因工程。每一次實習都是寶貴積累,每一次總結皆是成長升華。廖金屏在求知之路上堅定邁進,以不懈努力和堅韌毅力為教育事業蓄力,逐步達成從量變到質變的躍升,彰顯厚積薄發的磅礴力量。

(圖為廖金屏參加創新大賽)
挫志臨身,泰然奮進
此求知之旅亦非康莊坦途,廖金屏亦遭遇諸多挫折。在科研實驗中,她屢屢受挫,多次嘗試卻皆與預期結果背道而馳,項目進展停滞不前。彼時,沮喪與自我懷疑籠罩于心,但她深知挫折恰是成長的必經之路,遂靜心剖析失敗根源,或因實驗設計瑕疵,或因操作細節疏漏。繼而查閱大量文獻,不放過任何一絲可能的線索,同時虛心向導師及學長學姐請教,博采衆長後優化實驗方案,以嚴謹态度再赴實驗。她視挫折為砥砺奮進的磨刀石,時刻告誡自己保持謙遜,于挫折中奮勇前行,持續學習,沖破困境枷鎖,實現學業突破與自我超越。
志存高遠,砥砺前行
廖金屏認為,在學業的廣袤星空中,精準定位目标是邁向成功的領航星。無論志在985高校的廣闊平台,還是傾向211院校的穩定發展,亦或向往師範類六大部署院校的就業優勢,乃至科研院校的學術深度均需盡早規劃。廖金屏建議:準備期間需要努力提升英語水平,每日背誦定量單詞,閱讀外國新聞并做筆記分析長難句,還可觀看英文影片模仿發音練習口語;竭力增進科研能力,主動參與實驗室項目,學會設計實驗、收集與分析數據,定期參加學術講座了解前沿動态;着力強化寫作能力,憑借日常撰寫學術短文來凝練積累知識點,注重邏輯架構與語言表達準确性等基礎能力,積極迎接挑戰。
學姐寄語
“一旦下定決心,便需即刻啟程,莫求萬事開頭完美無瑕,放棄完美主義的束縛。一個雖略顯粗糙卻堅持不懈的開始,便是通往成功的最佳起點。同時,當你已然抉擇,便無需顧慮終局是否會成為一場空忙,因為完成本身,便是價值所在。在那一份不懈的追求與努力中,你定會收獲滿滿,成長斐然。”願大家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勇毅前行,在未來的道路上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
(審核負責人: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