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日期:
當前位置: 本站首頁>>新聞動态 >>正文

無畏前路荊棘,未來葳蕤蓬勃 ——劉志霄教授專訪

發布時間:2024年03月26日     作者:      點擊量:[]


無畏前路荊棘,未來葳蕤蓬勃

——劉志霄教授專訪

劉志霄,系3044永利集团二級教授、湘西州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委員暨城鄉建設與環境保護委員會委員、中國生态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理事、中國動物學會獸類學分會理事、湖南省生态學會常務理事、湖南省動物學會副理事長。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項目1項,參與美國WCS、日本環境保護協會、中澳國際合作、國家863、西部之光、教育部博士點基金等國際國内科研及教研項目30餘項,發表論文100餘篇、專著及譯著4部。自2004年以來,指導學生獲得“挑戰杯”、“互聯網+”、“生命科學競賽”等國賽及省賽獎勵20餘項。


求學經曆及研究方向

碩士期間,劉教授在新疆從事過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四爪陸龜形态、生态、繁殖及保護等方面的綜合性研究。之後,他進入新疆畜牧科學院中澳綿羊育種研究中心從事新疆細毛羊的品種改良和胚胎移植研究。在工作當中,逐漸意識到自己對于生物學、生态學知識有着更廣泛和更深層次的追求,于是選擇了讀博。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着重研究我國重要的資源動物——麝科動物的種群生态特征及種群保護問題。畢業後,在我國西北地區從事野生動物生态生物學及保護生物學研究。輾轉多年,于2002年7月應77779193永利碩士點申報的需要,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當時良好的發展機遇,回到了母校77779193永利工作在負責申報和建設77779193永利生态學碩士點的同時,他主持了湖南省教育廳下達的産業化重點培養項目,着力研究湘西州“種草養畜”相關的科學問題,助力州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期間通過廣泛的實地調查,結合湘西及武陵山地區的資源環境特點,開始從事洞穴生物學與生态學研究為了開闊新的視野,進一步改善知識結構,他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在國家公派留學基金項目的支持下,穿過赤道,遠赴澳洲,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訪學一年師從國際著名的動物學家Colin Groves教授。回國後,他經常入叢林和溶洞深處跋山涉水尋幽探秘,日夜奔忙,經過十餘載的艱辛勞作,發現并發表了中國洞蛭屬和紅盲高原鳅等多個動物新屬種,并由科學出版社出版了《人類大家庭:長期失去聯系的表親——對靈長類學曆史的透視》、《哺乳動物學》和《洞穴生物學》3部譯及專著。目前,又有了新的目标,聚焦于國際山蛭科(山螞蟥)的分類與系統發育研究,旨在解決這類吸血性陸生蛭類的分類學難題,為蛭類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關于考研

為幫助考研學子更清晰地規劃未來,劉志霄教授講述了他對“考研意義”的見解,并提出了一些關于“個人提升”的建議。

首先,他從社會、國家及國際層面上談論了“為什麼要考研?”這一普遍性的問題,指出考研的意義在于“開闊視野,拓展知識,加強精神修養,提高工作及适應能力”而不能把目标設定為“畢業後好找個工作”,因為社會、行業、崗位都在不斷變化,隻有那些具有良好的創新意識并具備很強自學能力的人才有望在未來的競争中抓住先機、占住優勢。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考研考博不僅是豐富知識儲備能量練就本領的優選方式,也是我們理解世界并奉獻國家和社會的優選途徑。

其次,關于考研備戰,劉教授認為,對低年級的同學們來說,其實不必過早地為是否考研而焦慮,而應該沉下心來,紮紮實實,練好基功,屆時會水到渠成。對于應屆畢業生而言,在選擇考研院校及專業方面,劉教授建議,要充分權衡自己的實力和可能性,不宜好高骛遠,選擇的院校和專業應優先考慮是否有自己學習和發展機會,而不宜盲目地追求所謂的熱門專業因為“熱”是在不斷變化的,曾經“紅火”的專業也會逐漸“退火”,當前好就業的專業,等3-4年以後就很可能“滿員”;院校的優勢也是相對的而招生單位和用人單位的顯性及隐性因素通常左右着求學者和求職者的機遇,因此年輕人更應該選擇那些基礎性或最接地氣的專業最能夠為自己提供發展機遇的院校,畢業後,隻要真正能幹、肯幹,從基層做起,往往發展空間更大,機遇更多。

通過多年的切身體會,劉教授認為,在的一當中,至關重要的還是“能力”和“機遇”。有了能力,就會有更多的機遇。打鐵還需自身硬,無論考研與否,都應将提升個人能力作為第一要務。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劉教授提醒同學們,要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态,要注重日積月累,努力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并希望同學們能夠真正明白:人生的意義在于奉獻!

寄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學之路必定荊棘叢叢,望各位學子能無畏前路艱險,披荊斬棘,奮勇前進,不負青春大好時光,譜寫人生華美篇章。

(審核負責人:尚久)

上一條:我院召開黨委擴大會議,聯系領導劉啟定書記到會指導 下一條:等風來,不如追風去--查滿榮老師專訪

關閉